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_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电子版

zmhk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_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电子版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1.人教版四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_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电子版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特点

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运算定律

3.成都四年级数学下册是部编版还是北师版

4.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_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电子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方面编者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编者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运算定律

        #教案# 导语“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 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篇二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 、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5)全课小结

       篇三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成都四年级数学下册是部编版还是北师版

        #课件# 导语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面是 考 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运算定律,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b+c)

        125+38+75=(125+)+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456+358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372+42+258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三篇

成都四年级数学下册是北师版。

       成都市所有中小学采用的是北师版。

       四川省的每个城市的教材确实是不一样的,如乐山市采用的是人教版。

       数学的教材版本主要有:北师大版、人教版、苏科版、京教版、鲁教版、华师大版、浙教版、湘教版。

        #教案# 导语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却不变,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4)“0.1米= 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 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概括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过度: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五、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学生自学课本后讨论交流,尝试练习。

        (3)引导探究: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4) 同桌讨论: 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六、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米 0.30元 500米 1.80元 0.70米 0.04元 600千克 20.20米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   0.06 700   3.0   908   104.03   150   10.01   42.00

         3.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   30.04   5.4   8.18 14

         5.判断.

        5.00元=5元( ) 7元=0.7元( ) 8米=8.00米( )

         2.04吨=2.4吨( ) 4.5千克=4.500千克( ) 0.60升=0.6升( )

         6.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6角、8元、1元零3分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小数中间的零不能去掉。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学习纸 “小魔术”纸卡多媒体课件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魔术)

        1. 师:同学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作为礼节,我给大家表演个魔术——数字的变化。看这是数字1?等会你们一起小声喊:1,2,3,大,老师就可以把这个数变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师:把1变成10,10和1比扩大了10倍,……

        2. 老师还有一个数0.1,我们再来试一试。

        引起学生的冲突:到底变大了吗?

        (设汁意图: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游戏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 0.1米、0.10米、0.100米,他们到底会不会相等呢?

        师:请拿出你的学习纸把第一题完成。

        汇报:请学生上台展示。填空、比较发现一样,从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有1个1/10,也就是说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有10个1/100,也就是说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

        0.100米是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0,有100个1/1000,也就是说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0.1米=0.10米=0.100米(板书)这三个长度是一样的,都是以“米”为单位,我们就可以把数抽象出来0.1=0.10=0.100。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仔细观察这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 ,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同学们的眼光真锐利。小数的末尾添上“0” ,小数的大小不变。我现在有个疑问,其它的小数也有这样的特点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学习纸,根据方格图,自己想一组小数把它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课件展示。

        (教师在学习研究中要加强指导)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目中的小数,你能说出几组和它们类似的小数吗?

        学生说说。

        师:能说出这么多组,你们一定发现了什么规律吧?(交流,汇报)

        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3.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如: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二)小数性质的应用

        1.教学例2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性质,那么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小数进行改写。

        电脑演示:化简下面的小数。0.70= 105.0900=

        教学0.70=0.7

        问:①你是怎样化简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②0.70与0.7它们的大小不变,但意义相同吗?

        (不同,0.70表示70个1/100,0.7表示7个1/10)

        教学105.0900=105.09

        问:小数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可以,大小改变。师要强调末尾)

        2. 教学例3

        电脑演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 = 4.08 = 3 =

        师:你是如何把它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3如何改写成三位小数?这个小数点不点的话可以吗?

        注意:A、在小数的末尾添“0”。

        B、当这个数是整数时,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师:应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小数、末尾)

        三、巩固练习

        课本59页的做一做。2、开火车的形式回答59页的做一做。

        问:你是怎样化简和改写这些数的?

        四、全课小节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却不变,但是通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0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数字。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板书: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

        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图: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 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 、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好了,今天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