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问题集合。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和详细的回答,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大家的学习和思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问题集合。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和详细的回答,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大家的学习和思考。

1.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

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三篇

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

5.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说课内容:

        《国土面积》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第6——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人口普查》是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三节课,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学习万以上的大数。《人口普查》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的基础上学习大数的读写。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2.情感与态度:经历自主探索大叔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的能力。

        3.解决问题: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我综合运用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_;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如自主尝试、验证……

        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倡导“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起航,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设计意图:以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现实背景,谈话导入,进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学习。)

        二、组织自主学习。

        1、提出学习任务“怎样读出北京、安徽、香港人数?”

        2、根据数位顺序表,结合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索。

        3、小组交流分享,感受读法。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给学生准备独立尝试的学习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独立探索,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北京、安徽、香港人数并在小组交流分享,感受读法。)

        三、小组合作,完成中卡。(明确目标:每组根据要求探索“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1、出示单元组活动要求。

        2、根据先前归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数的读法。

        3、教师补讲,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老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把各自成果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做补充,多帮助学困生,教师巡视,辅导学习困难的小组,最后在全班交流,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课件演示)。

        四、巩固应用,正确的读写大数。

        1、引导学生把数分级,然后一级一级的仔细读;

        2、先独立完成,一起交流方法。

        提示:汇报时,我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学生畅谈收获,开展评价活动。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在学生交流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本节课上还存在的问题,今后去弥补。

        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万 万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3、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读数中有“零”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读写,复习旧知

        1、快速读出下面各数。

        2000,4500,4523,6005

        2、写出下面各数:教师口述学生写数。

        3、40059000是( )位数, 含有( )级和( )级,由( )个万和( )个一组成。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像前面一样说出每个数的组成。320080, 479853000,2007000010。

        二、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数的读法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示地图。

        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你能读出北京和天津市的人口数吗?

        学生尝试后汇报。

        为什么只读出万以上的数?为什么要加万字?中间有两个零怎么读?

        2、亿以上数的读法

        我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全世界人口约6302309700人;学生试读,小结读法。

        3、练习读法

        试一试第一题;练一练第一题。

        三、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1)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香港六百七十八万人;教师引导写澳门人数,学生独立尝试其他城市人数。交流评价,并验证(将写出的数分级读出来)

        (2)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 。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写数。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反馈交流结果。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呈现题目: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

        过程要求

        ① 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

        ② 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

        ③ 反馈写数结果。

        ④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板书呈现结果

        “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写作:5256000000

        (2)呈现题目:“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 。

        过程要求;

        ① 学生独立写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放弃数位顺序表,直接写数。

        ② 同组交流各自的写法,着重说明“零”的处理。

        ③ 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呈现:“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20 ¦ 0435 ¦0000

        这时板书不出现数位顺序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分级线段来代替数位顺序表。

        (3)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

        ① 弄清有几级的数。

        ② 从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③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写法练习:试一试第2题,写数并估计数的大小。练一练第2题。补充练习题:先分级再读出下面各数

        4391000, 7060020, 1300000800, 43910000,

        70600020, 13000000800, 600600, 6000600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3题,先读数,再连线。最后写右边的数验证。2、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国际上分节方法。

        3、同桌读写数游戏:一位同学用计数器拨数,一位同学读

        数;一位同学写数,另一位同学读出来。

        4、拨一拨,写一写,再读一读

        用四个“5”和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2)只读出一个零

        (3)读出两个零

        (4)读出三个零

        五、课堂小结并布置实践活动

        生活中大数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在报纸、杂志或电视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相交与垂直(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 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 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202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本教材第七册《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 通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建立抽象的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能。

        一、导入

        老师拍摄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吗?这些直线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相交)。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相交的两条直线会组成角,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相交有关。

        二、新授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在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2观察一下这些直线,相交后线与线之间形成了(角)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

        这三组直线都相交成什么角?(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3. 揭示概念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4.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 (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记作:OA⊥O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进一步认识概念

        (1)让学生举出见过的物品中哪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判断并指出下列图形哪几个图的哪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为什么?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学生试折,再汇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折。)

        3、变换形式,强化概念

        (1)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2)我说你摆:课本21面练一练第1题。

        (3)看一看:课本21面练一练第2题。

        三、应用------画垂线。

        1、 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2、 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

        ·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平移三角尺使已知点A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也重合,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A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与已知直线垂直。

        3、 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

        方法同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4、 实践感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四、 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上课引入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一)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二)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5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5篇

        作为一位老师,就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A:排疑解难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1、存款的意义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C:认识存款凭条,填写定期存款凭条。D:汇报上网查询到的相关资料。五、加强反馈 巩固新知六、总结深入 强化新知 七、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__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1、基本练:选择题 (略)2、提高练:应用题 (略)3、思考题 (略)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7.92%×2×(1-20%)+200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篇2

        设计说明

        教育心理学指出:知识的保持需要以识记为前提,识记的知识必须通过复习才能保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运算能力的要求,本节复习课重视学生对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准确计算,并学会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结合习题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

        (2)笔算并汇报笔算过程及结果。

        (3)复习笔算加、减法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结合练习题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29+35+9= 97-25-47=

        75-46+31= 53-(9+37)=

        (2)笔算并汇报笔算过程及结果。

        (3)复习笔算方法。

        (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根据两个竖式的关系采用简便写法。注意: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因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设计意图:结合练习题复习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复习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1)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①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篇3

        学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

        2、 计算电费

        (1) 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 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2) 其实小明这个小主人,当得还是挺合格的。他告诉王叔叔,他们三户居民都装了分电表。上个月用电情况是这样的:(显示下表)

        (3)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一算吗?

        3、分配奖金

        我们运动队的队员们每天都进行刻苦训练。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他们夺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下面是运动员的参赛项目个数和得分情况:(显示表格)

        学校决定共给这几位同学1200元的奖金。假如让你来分配,你将怎么分配这些奖金呢?

        (5) 小结:到底学校会怎么奖励运动员们,我们下午见分晓。不过,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奖励运动员,重要的不在于奖金的多少,而在于对他们平时的刻苦训练以及赛场上的奋力拼搏的一种肯定。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篇4

        一、说教材。

        《角的画法》是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和角的分类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按给定的角的度数画角并能灵活的运用三角板中的角来拼出新的角。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拼角以及灵活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画法的知识接触很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用最直观的教学和总结的三步法让学生感悟画角的方法,同时结合三角板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拼出特殊的角。既让学生学会了画角,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最突出的教法就是利用180°量角器直观动态的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另外还运用了各种教具让学生来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3)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4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1)介绍三角板中的角,并让学生活动,看能组成那些角,

        (2)让同学根据三角板中的角,画一些特殊的角。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篇5

        一、说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的一个次品。

        二、说教材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 马”等都运用了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化意识。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仔细阅读教材后,发现教材的编排结构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经历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教材这样安排,考虑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为什么要找次品?5个次品是否难度过大?找次品平均分成三份是学生在观察9个待测物品的测量过程中,比较得出的,“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是否会更多呢?

        基于上述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通过观察多个待测物品时,让学生体会到化策论的成因。

        三、说教法

        在教材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教材比较重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探究。确实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迅速达到多种策略的有效补充。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该教材内容偏难,如果仅通过交流,势必优秀生言之灼灼,而后进生听之糟糟。因此我在执教时选用了学生安静思考,人人动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再视情况交流。在反馈中逐步得到提高。

        四、说设计

        (一)课前游戏。课前游戏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至少需要多少次的含义,为新课教学扫清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出现不必要的过多的纠缠。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三)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安排了3个层次)

        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就是从3瓶菠萝片中找出一瓶少了3片的(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也为下面探究如何找次品作好铺垫,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增加课前准备题三瓶中找次品,利于学生进入研究状态,也考虑照顾到中下层次学生。)

        紧接着我刻意安排了4这个环节(设计意图:多了4这一环节,它的作用就是为后面研究5和9中找次品打基础,看似渺小,其实起奠基作用,让学生感悟从4个中找就要比3个中找多了1次。为接下去体现划归的数学思想做准备。也为策略的成因探索埋下伏笔)

        最后安排5个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四)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方法。

        首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称出从9个中找出次品的方法,以及发现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如果是3的倍数的数,为什么要分成3份,以及为什么而且要平均分成3份对策略的成因作出推理和解释。接着用12去验证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最后运用规律解决27、81、243个…中去找次品。让学生感悟这里其实有规律可寻。

        (五)留与悬念,课余激发探索兴趣。

        这里主要探索非3倍数的策略并且完善找次品的规律,即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尽量平均分成3份,保证有两份数量相同,并且只和第三组差1个,所用的次数是最少的。这是否是的方法。

        (六)学习反思:

        对全课进行输理,回顾找次品的方法和策略。

        五、说体会

        教完以后,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个难度的教材,教到什么度是合适的?对于策略的成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相通的解释方法?教师的反馈怎么样能更有层次一些?课上下来还是觉得问题多多,但自己觉得还是在云里雾里。很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帮助和指点。谢谢各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

        #教案# 导语《商不变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的内容。编者意图是在学生学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知识模型,并能运用该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体验发现乐趣,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 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3)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 引探讨发现规律的过程;

        (2) 用语言正确表述变化的规律。

        学生情况:

        兴趣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新的知识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掌握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了这些认识基础,再利用知识的迁移,他们一定能经过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与老师的点拨作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利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来。

        (1) 找两名学生学生,一个扮演孙悟空,一个扮演猪八戒:14块饼平均分,2天分完;140块饼平均分,20天分完。

        (2) 教师提问:真的像猪八戒想的那样,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提出问题: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学们先计算出商,再从上到下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出结果后,用行动告诉老师。

        (2)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激烈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 汇报交流。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安静坐好后,教师先找两位同学说出他们分别计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级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表述他们组发现的规律。

        把几个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经过对比,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规律。先找班里左边的小组表述规律,他们会说“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也乘一个数,商不变”。这时,老师要教师适时加以评论表扬,说“你们组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不变。有了这么棒的发现,真不错。”再找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全班有21个讨论小组,教师找10个组不断地进行加工补充。10个组占了全班将近50%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会完整地说出这样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4) 教师质疑:还有其他问题吗?引出条件:0 除外。为什么是 0 除外呢?生:因为 0 乘任何数都得 0 。老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学生会发现:同时、相同、0 除外。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从而得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

        教师板书

        (5) 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发现并总结规律和过程,再从下到上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有了刚刚总结规律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很快发现并说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教师在刚刚板书的位置下面一行板书

        (6) 教师总结: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两条规律。

        (7) 学生们发现了这两条规律,再回看课堂导入过程中分饼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正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教育了贪婪的猪八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题目的设计都是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1.我来问,我来答

        (1)被除数乘 2,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除数除以 10,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判断对错。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5 ,商就应乘 25 。 ( )

        (2)两数相除的商是 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3,商还是 6。( )

        (3)已知14 ÷ 2 = 7,则(14×5)÷(2×3)= 7。 ( )

        3.从上到下,根据第一行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直接由第 1 个式子到第 4 个式子,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用第 2 个式子和第 3 个式子作为过渡,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得知第 4 个式子该如何填写了。

        4. 自主评价,促进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吧!只要学生说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学习内

        容,教师都适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同学们自己反思学到的知识,既注重了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说练习的内容

        课堂作业:课本 P95 5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篇二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一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二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00=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00=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材分析:

        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其宗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学习过程,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计算中和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内容) 请看大屏幕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大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80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0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 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我看大家也笑了)

        师: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让更多的小猴都吃到了桃子。师:你心地真好!真善良!)

        生1:因为猴子吃到了更多的桃子了。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2:因为无论怎样分,每个猴子吃到的个数都一样,都是4个。

        师:是这样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规律,概括性质。

        (一)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 课件出示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2)观察讨论

        A、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后,代表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数,商不变。)

        B、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个别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数,商不变。)

        C、再看第二个例子,是不是也这样呢?

        D、你能举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中写出一个例子 (师巡视,收上展示)

        被除数

        除数

        商 E、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 生可同桌讨论,再汇报,举例说明)

        师:真棒,能把你的发现用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尝试归纳发现的规律,师板书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填数。

        20÷5=4

        ( 20 ×6 )÷( 5 × □ )=4

        ( 20 ÷ □ )÷( 5 ÷5 )=4

        ( 20 × □ )÷( 5×8 )=4

        2、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⑴(48×5)÷(12×5) =4 ( )

        ⑵(48×3)÷(12×4) =4 ( )

        ⑶(48÷6)÷(12×6) =4 ( )

        ⑷(48÷4)÷(12÷4) =4 ( )

        3、抢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观察与思考

        下面是淘气计算“400÷25的过程,仔细观察计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启发?

        400÷25=(400×4)÷(25×4)=1600÷100=16

        请你说说这样做的好处:看到25想到4,把除数变成100,除以100就是把被除数去掉两个0,这样便于简便计算。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2000÷125   9000÷125

        四、课堂总结。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你的感受或收获。(思考半分钟后作答)

        五、作业布置。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填空(在□中填数,在○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40×□)=5 (200÷2)÷(40÷□)=5

        (200×3)÷(40○□)=5 (200÷4)÷(40○□)=5

        (200×□)÷(40○□)=5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元=( )角=( )分 1分米=( )厘米=( )毫米

        3米=( )分米=( )厘米 5元=( )角=( )分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师:老师了解到商店的一把勺子的标价是3.00元,在日常生活中说是多少钱呢?(3元),3元和3.00元是什么关系呢?(3=3.00元)出示一副手套的标价是2.50元,我们把2.50元平时说成是多少钱?(2.5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让学生动手操作量出三张长0.1米 0.0-1米 0.001米的纸条。

        你发现这三张纸条的长度是怎样的?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即想的过程)

        演示:重合法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 1分米是1/10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1/100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0.1=0.10=0.100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有什么变化?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强调是末尾,不是后面)?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导:想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应该涂多少格?

        学生涂完色问:你为什么这样涂?之后演示涂色过程。

        问:谁涂的面积大?0.30和.0.3的大小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直观比较法:看上去都一样大;

        (在原板书下再板书:0.30=0.3)

        (5)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6)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 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 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把小数的末尾的?0?去掉,它的计数单位就发生了变化。

        (五)、总结

        师: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十二、作业设计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第一题。

        板书

        小数的性质

        观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1=0.01=0.001 0.3=0.30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同学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和观察、比较、笼统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同学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的讲解和比较过程,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尝试体会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体会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铅笔和橡皮 的价格一样吗?

        生: 一样,0.3元 = 0.30元

        师:0.3是3个0.1;0.30也可以看做是3个0.1.所以二者相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

        板书标题: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

        看图填空

        0.100米=100毫米;0.10米=10厘米;0.1米=1分米

        所以 0.100米=0.10米=0.1米

        师:从上述两组等式中可以得出相同点,即在第一个数的末尾加上0或者减掉0,结果等式依然成立。

        归纳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活学活用: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三个小数改为三位小数。

        0.4=0.400 3.16=3.160 10=10.000

        二、探讨新知2,小数大小比较

        师:我们学了那么多小数,怎样来确定他们的大小呢?

        板书标题: 小数大小的比较

        师出示例题:先涂色后比较大小 0.5和0.50比较

        分析:把1分成10份,取其中5份,则这5份可以写为0.5,把1分成100份,取其中50份,同样可以写为0.5,所以二者相等。

        所以0.5=0.50

        (2)比较0.5和0.05

        分析:把1分成10份,0.5是取其中的5份,把1分成100份,0.05是取其中的5份,所以0.5大于0.05.

        所以0.5>0.05

        (3)

        三角尺和练习簿哪个更贵一些?

        所以:0.6>0.48。

        通过画图比较,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答案。

        分析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0.6和0.48先比较整数部分,都是0,所以相同;再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6>4,所以0.6大于0.48,以此类推,如果十分位相同,再比较百分位。。。

        归纳总结: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顺次比较小数部分。

        活学活用: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6.4和5.8, 4.58和4.7 0.54和0.576

        答案:6.4>5.8 4.58<4.7 0.54<0.576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2、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3、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顺次比较小数部分。

        课后习题

        1、少年比赛中,谁的得分高?

        答案:9.87<9.90分,所以小刚得分高

        2、三位同学的成绩按顺序排列,应该怎么排?

        答案:小强 9.87分,小刚9.90分,陈明9.96分,所以排列次序为

        9.96>9.90>9.87

        3.在上图中找到8.5和9.2的位置并比较大小

        8.5<9.2

        4、为下列小鱼排列次序

        答案:5.01>4.91>4.2>4.01>3.79

        2、拓展提升,小数的化简

        把左面的小数化为最简。(去掉0)

        2.80元=2.8元

        4.00元=4元

        10.50元=10.5元

        师归纳总结:像上面这样,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举一反三:

        判断: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小数越大。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小数位数多有可能相等,如0.300=0.3,也可能比位数少的小,如0.03小于0.3.

        板书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2、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3、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顺次比较小数部分。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详请关注!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一)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数的位值原则,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把两个以上的小数按大小排列起来。

        2、通过小数的大小比较,渗透比较思想,并初步认识大和小是相对的。

        教学重难点:找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老师星期天上街去想给外甥买几件学习用品,在超市看见学习用品挺多的,拿不定主意该买什么?今天就请大家帮老师出出主意。愿意吗?

        2、出示课件:老师把想买的几样用品摘录了下来,看见这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 黄书包 红书包 计算器 钢 笔 圆珠笔 铅笔盒

        28、5元 28、45元 13、38元 13、5元 7、25元 13、8元

二、研究小数的大小方法

        1、我如果在黄书包和铅笔盒中选一样,你认为该选择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我如果在铅笔盒和圆珠笔中选一样,你认为该选择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我如果想买一支笔送给他,你认为该选择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我如果想买一只书包,你认为该选择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我如果在计算器和铅笔盒中选一样,你认为该选择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你也类似的来说几个。

        3、太多了,能不能把上述的各个比较整理一下,怎样分类比较合适?

        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并反馈。

        4、根据分类我们可以得出小数比较的方案

        (1)如果整数部分不相同,如何比?(讨论后出示方案一)

        课件出示 方案一: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又如何比?十分位又相同呢?(讨论后出示方案二和方案三)

        课件出示 方案二: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方案三:十分位上的数字也相同时,百分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5、试一试

        例5、比较6、35元和6、41元的大小。并说说你是如何比的?(课件出示比的方法)

        例6、比较0、08米和0、069米的大小。并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听。

三、应用

        1、在( )里填>、<或=,并反馈

        2、54( )2、14 0、746( )0、764 3、79( )3、79

        2、课件出示比较大小,并用手势表示

        0、8和0、79 0、36和2、1 1、92和1、092 2和2、9999 0、98和1

        0、67和0、76 0、489和0、5 6、060和6、06 5、60和5、600

        3、课件出示应用题:学校运动会上,跳高前四名的是:张华1、1米、李杰1、21米、王新1、2米、陈小1、09米按从高到低把他们排列起来、

        读题后想它们的大小,然后分组代表各人,来比较大小

        4、把下面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45 5、4 4、5 4、445

        把下面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0、6 0、61 0、601 0、611

四、总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用新学的本领帮老师确定该买什么?

五、课后提高题:(找朋友一起来解决。)

        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是1、46米、1、52米、1、38米、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又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你知道甲、乙、丙、丁四个人各是多少米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熟练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课件

        一、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60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上的这副图,这副图上的小朋友是在干什么呀!你能从这副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生:他们在跳远,小明……

        师:图的旁边有个表格,表格中记录的是他们的跳远成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成绩。(帖出卡片)

        师:成绩的下面有一个问题,有谁来读一下这个问题。

        生:

        师:排名次是干什么?

        生: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排排名次吧!要分别排出这四位同学的名次前后。就要将他们的成绩一一进行比较,那下面老师把他们分别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较,看看谁会是优胜者。

        师:老师把他们先分成两组,小明和小红一组,小莉和小军一组。我们先看小明和小红的成绩,这两个成绩该怎么比呀!有哪个小朋友想来说一说他的想法。

        生:小明和小红比,3比2大,所以小明比小红跳的远。

        师:(小结)小明和小红比,3、05和2、84比,其中,3和2是它们的整数部分,3比2大,也就是这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了,这个数就大了。那当小朋友们要对两个小数进行比较时,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板书:先比较整数部分)

        师:我们再仔细的观察一下这几名同学的成绩,只有小明一人的成绩超过3米,所以,我们可以说小明跳的最远,给他一个名次的话,那他就是第一名。

        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小莉和小军的成绩,他们的成绩中,整数部分都是2,接下来,又该怎么比呢?

        生:比下一位,师:下一位就是十分位。

        师:要进行十分位的比较,8和9哪个数大,9大,那也就是说小军比小莉的成绩更号,我们再看一看小红的成绩,2、84米,十分位也是8,那么小军也比小红跳的远,给小军一个名次的话,他应该排第几?(第二)

        师:现在就剩下小红和小莉的名次还没有出来了,那到底谁是第三名呢?

        生:小莉。

        师:哦,你为什么认为是小莉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2、88和2、84在进行比较时,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则要比下一位。

        师:下一位是百分位。

        生:则比百分位,百分位上分别是8和4,8比4大,所以小莉跳的更远些。

        师: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

        师:那么也就是说小莉是第三名,那么小红就是第四名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排名,他们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生:大于号

        师:真不错,刚才我们在对他们几个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时,其实就是对几个小数进行了一次比较。那有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小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吗?

        生:

        师:小数进行比较时,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师:那如果在百分位上还不能比出大小呢?

        生:比千分位。

        师:就要一位接一位的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三、扩展运用

        师:既然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小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那下面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60页,小朋友们先把例题中几个数据,符号给补上。补完之后请看到做一做,看哪个小朋友能快速的比较出这几组数的大小。

        (1)3元()2、6元

        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整数部分3大于2

        (2)6、35米()6、53米

        师:你从哪位上比出来的。生:十分位上。

        (3)4、723()4、79

        师:4、732是四位数,4、79是三位数,怎么四位数还比三位数小呢?

        生:在百分位上,2小于9,所以4、79>4、723

        师:哦,那也就是说在小数比较大小时,不能数数位,不是数位多的数就大,这也是和整数比较大小的区别吧。

        (4)0、458()0、54

        师:通过做一做中的几题,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知道了整数大小与小数比较大小的不同。

        师: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小朋友们要记住了,在小数大小比较时,不能看数位的多少,应该从整数部分比起,接着十分位,百分位,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的比下去。

        四、练习巩固

        师:下面,我们再看看黑板上的这几个小题,说说你是从哪位比出他们的大小的。

        6、4( )5、9 12、4( )13、08 3、21( )3、12

        4、83( )4、59 4、36( )4、37 12、352( )12、36

        师:同学们都非常的棒,都能很快很准的比较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那老师想问一问,今天这堂课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

        师: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那回家之后,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完成第65页练习十的5,6,7小题。

        五、板书设计

        略

       好了,今天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